阅读数:2025年11月07日
推开控制中心那扇厚重的隔音门,眼前景象让我恍惚了一秒。没有震耳欲聋的钻机声,没有弥漫的粉尘,只有二十块液晶屏组成的光带在昏暗空间里静静流淌。屏幕上,数十辆矿用卡车在四百米深的矿坑里沿着蜿蜒道路自主行驶,像一群遵守交通规则的钢铁巨兽。
这是我第三次拜访这座矿山。十年前第一次来时,安全帽上总会积一层洗不掉的红色矿灰。如今坐在空调房里,透过玻璃看着那些无人驾驶卡车把百吨矿石精准运往破碎站,我忽然意识到,这场变革远比我们想象中来得彻底。
老张是这里的调度长,在这座矿山待了二十八年。他指着中央大屏上一个移动的光点说:“那台37号车,去年还是我徒弟在开。现在他坐在控制台前,同时监控六台车。”他苦笑着摇头,“刚开始那半年,我每晚都梦见刹车失灵。现在?现在我担心的是服务器宕机。”
这种焦虑很真实。当矿山的命脉从柴油发动机变成光纤电缆,当老师傅们积累三十年的经验被编码成算法,信任的转移需要时间。上个月一次雷暴导致网络延迟,三台无人驾驶卡车自动缓行至停车。老张盯着屏幕上变黄的速度曲线,手指无意识敲着桌面。那一刻,他比面对任何机械故障都紧张。
数字化转型从来不是把纸质台账变成Excel表格那么简单。在矿坑底部,我见过最古老的电铲与最新型的无人卡车协同作业——电铲司机靠三十年肌肉记忆判断铲装角度,而卡车完全遵循激光雷达的指令。这种新旧交替的画面有种奇异的美感,像两个时代的握手。

最让我触动的是在维修车间见到的场景。王师傅戴着AR眼镜检修发动机,虚拟拆解步骤悬浮在真实零件上方。他告诉我,这套系统让他少走了很多弯路。“以前跟徒弟讲半天,不如现在让他戴着眼镜看一遍。”但他随即抱怨,“就是这玩意儿戴久了头晕。”
这些细节让我明白,所谓智能化不是要取代人,而是重新定义人的价值。当机器负责重复劳动和危险作业,人得以专注于决策、优化和创造。在调度中心,我见过年轻工程师因为调整了一个参数,让整个运输循环缩短了十二秒而兴奋地击掌——这种成就感,或许不亚于老师傅们当年攻克某个技术难题。
矿山数字化转型最艰难的部分,可能是心态的转变。从“看见才相信”到“相信看不见的数据流”,这种跨越需要勇气。有老矿工盯着空无一人的驾驶室喃喃自语:“没有司机,它怎么知道哪里路不好?”其实,遍布矿区的五千个传感器比任何人类司机都更了解这条路。
雨季来临前的某个黄昏,我站在观景台上俯瞰整个矿区。夕阳给矿坑披上金色外衣,无人驾驶车队如蚂蚁般有序移动。远处,数字孪生系统正在模拟未来三年的开采计划。空气中不再有柴油味,只有雨后泥土的清新。
这座矿山的数字化转型,不是冰冷的技术堆砌,而是一个个具体的人学会与数据共处的故事。当老张开始用“我们家的算法”来形容调度系统,当王师傅主动要求升级他的AR眼镜,变化才真正发生。智能矿山的核心,终究是让每个参与者找到新的位置和价值。
离开时,老张送我到门口。他指着远处说,下个月要在那边安装5G基站,届时无人驾驶车队的响应速度能再提升30%。夜色中,矿坑里的车灯连成流动的光带,像大地跳动的数字脉搏。
*凡本网注明来源:“betvictor伟徳1946”的所有作品,版权均属于福建韦德国际1949有限公司,转载请注明。
*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betvictor伟徳1946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。
*图片来源网络,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。